一、溶解與沉澱
1. 溶解(dissolution):溶質分子離開溶質表面均勻溶於溶劑中的
現
象。
現
象。
2. 沉澱(precipitation):已溶解的溶質經碰撞聚集成大顆粒而又
在
溶液中析出的現象。
在
溶液中析出的現象。
二、溶解度(solubility)
1.定義:
定溫時,定量溶劑所能溶解溶質的最大量,稱為該溶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。此時的溶液為飽和溶液。符號以『S』表示2.常用表示法:
(1) 重量濃度:每 100 克溶劑中所含溶質的克數(單位:g /100g)≠P% 例:20℃,100g 的水最多可溶 37g 的 NaClàS=37g / 100g水(2) 體積濃度:每 1 升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莫耳數(單位:mol / L )=CM3.分類:
(1) 可溶:S>10−1M 例:20℃,NaCl在水中S=6M,AgNO3在水中S=5M(2) 微溶:10−1>S>10−4M 例:20℃,NaCl在乙醇中S=9×10−3M
(3) 難溶:S<10−4M 例:20℃,AgCl在水中S=10−5M
三、溶液依溶解度分類
1. 飽和溶液 ( saturated solution ):定溫下濃度=溶解度之溶液。
(1) 特性:溶質的溶解速率(Rd)與沈澱速率(Rp)相等,又稱為溶解平衡,此平衡屬於一種「動態平衡」。
(2)動態平衡證據:
在飽和糖溶液中放入一堆小顆粒糖,經一段時間後,發現糖的形狀改變了,由小顆粒變成大塊,這是因為水中糖分子和晶體中糖分子仍持續互相交換的緣故。2.未飽和溶液 ( unsaturated solution ):定溫下濃度<溶解度之溶液。
(1) 特性:未飽和溶液很穩定。再加入少許固體溶質時,固體溶質繼續溶解。
(2) 達飽和方法:
a.增加溶質(直到不能再被溶解)
b.減少溶劑(蒸發)
c.改變溫度(通常是降溫)
3.過飽和溶液(supersaturated solution):定溫下濃度>溶解度之溶液。
(1)特性:過飽和溶液是一種不穩定狀態,加入少量晶體當晶種或攪拌,都可使過量溶質結晶析出而變成飽和溶液。
(2)達飽和方法:
a.
加晶種(通常為溶質本身,或結構接近的固體)
b.
攪拌或震動
c.
改變溫度(通常是升溫)
(3)應用:
a.
人造雨:在天空中散布碘化銀(AgI)(結晶核)與乾冰
b. 敷熱包:塑膠袋內裝有過飽和醋酸鈉溶液,使用時按金屬圓盤。
(4)配製 :
a.
先配製較高溫時之飽和溶液(此溶質在高溫時之溶解度需比低溫大)
b.
若飽和溶液中有未溶解之溶質,先過濾除去
c. 將此飽和溶液冷卻(冷卻時應避免震動或防止其他物質進入溶液中,以免出現結晶)。例如糖、醋酸鈉(NaCH3COOH)均可用此法來配製過飽和溶液。
《重要觀念》
四、影響溶解度的因素
1. 本性:
(1) 原則:同類互溶( likes dissolve likes)
溶質和溶劑有相似性質時,會有較大的溶解度。
極性分子溶於極性分子,非極性分子溶於非極性分子。
(2) 極性(polarity):分子化合物中,電荷分布不均,發生電荷分離的現象。
a. 極性化合物(polar compound):H2O、HCl、NH3、CH3OH、CH3COOH…
b. 非極性化合物(nonpolar compound):H2、N2、I2、CH4、C2H6、CCl4…
(3) 舉例:
a.
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中:HCl(極性)易溶於水、汽油(非極性)難溶於水
b.
相同溶質在不同溶劑中:I2易溶於CCl4(非極性)、難溶於水(極性)
2. 溫度:
(1) 溶解為吸熱反應à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加。
a. 大部分固體:KNO3(s)、CH3COONa(s)、NH4NO3(s)、C12H22O11(s)…
(2) 溶解為放熱反應à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。
a. 少部分固體Li2SO4(s)、Na2SO4(s)、MgSO4(s)、、MnSO4(s)、Ce2(SO4)3(s)、
Ca(CH3COO)2.2H2O(s)、CaCl2(s)…(以上為高中所有版本出現的例子)
b.
所有氣體:溫度越大→動能越大→越易掙脫溶劑的束縛回到氣相
溫度
℃
|
NH3
|
HCl
|
CO2
|
H2
|
O2
|
N2
|
0
20
40
60
80
100
|
1176
702
|
507
442
386
339
|
1.71
0.88
0.53
0.36
|
0.021
0.018
0.016
0.016
0.016
0.016
|
0.049
0.031
0.023
0.019
0.018
0.017
|
0.024
0.015
0.012
0.010
0.0096
0.0095
|
※氣體對水溶解度可分成三類:
d 難溶:25℃,1mL 水能溶解氣體 <0.1
mL ,如 H2、N2、O2、CO、NO、Ar
d 微溶:25℃,1mL
水能溶解氣體 1~5
mL ,如 CO2、Cl2、C2H2、H2S
d 易溶:25℃,1mL 水能溶解氣體 >10
mL ,如 SO2、HCl、NH3、NO2 c. 濃酸、ⅠA、ⅡA氧化物及氫氧化物:H2SO4(aq)、CaO(s)、NaOH(s)…
(3)溶解度幾乎不隨溫度改變:
a. 極少部分固體:NaCl(s) (溶解熱 1.3
kcal/mol甚小)、PbCl2(s)…
b. 大部分液體:液體溶解度主要由本性決定。
(4)應用
a. 冰敷袋:NH4NO3(s)(+25.7
kJ/mol)溶於水吸熱
b. 熱敷袋:CaCl2(s)(-81.3
kJ/mol)和MgSO4(s)(-91.2 kJ/mol)溶於水放熱
c. 熱污染(thermal pollution):有些工業廢水溫度甚高,直接排放到湖泊河川中,使得水中溶氧量降低,大批魚蝦因此窒息死亡、珊瑚白化…等,熱污染的災害範圍與影響程度往往超過有毒廢水。
d. 再結晶(recrystallization):
利用固體在不同溫度時溶解度的差異,來純化(purification)物質。
c 條件:欲純化物質之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,雜質之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小
d 步驟:高溫時,加適量溶劑,完全溶解欲純化之物質à熱過濾à降溫à結晶
e 例如:KNO3、NaCl之混合物,可利用溫度變化將兩者分離
(∵利用高溫將兩者溶解後,接著降溫冷卻,此時前者析出結晶, 後者因對溫度變化率不大不太會析出結晶)
3. 壓力:
(1)壓力對固態、液態溶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大,但對氣態溶質的影響卻極為顯著。
(2)亨利定律(Henry's law):1803,英國化學家亨利(William Henry)提出
a.內容:定溫下,定量溶劑所溶解之氣體質量與其液面上氣體分壓成正比。
>a.公式:m = kP
c m:溶解於一定量溶劑中的氣體質量
d
P:該氣體的分壓
e
k:比例常數 (受氣體本性、溶劑本性以及溫度的影響)
亨利定律比例常數(kH,mM/atm)
|
|||
氣體
|
0℃
|
25℃
|
30℃
|
N2
|
1.1
|
0.67
|
0.40
|
O2
|
2.
|
||
CO
|
1.6
|
0.96
|
0.44
|
Ar
|
2.5
|
1.5
|
1.0
|
He
|
0.41
|
0.40
|
0.38
|
>b.適用:高溫低壓下之「難」溶性氣體。
c 難溶性氣體,在稀薄溶液時,氣體較符合亨利定律。 例:H2、O2、N2、CO、NO…
《氣體溶解度與壓力之關係圖》
d易溶性氣體,會和溶劑起化學作用,不適用亨利定律。
>c 證明:左邊容器氧的壓力為右邊容器氧分壓的
5 倍,所以左邊溶液內的氧為右邊溶液的 5
倍。
(3)
亨利定律另述:
a.
內容:定溫時,定量溶劑所溶氣體的體積為一定值,與該氣體分壓無關。
b. 說明:
(4) 應用:
a. 汽水:將純水在
0℃~4℃通過 4atm的CO2,在此低溫高壓的條件下,大量CO2溶入水中並達飽和,再加入糖與香料,就是可口的汽水了。當汽水瓶蓋打開後有氣泡冒出,這是因為CO2分壓降低,根據亨利定律,CO2溶解度隨之減少,多餘
CO2從溶液中逸出所致。當汽水喝入口中,CO2汽化會吸收熱量,所以會覺得清涼。
b. 潛水夫症:深海壓力是水面之數倍,因此潛水夫血液中的氧氣和氮氣溶解度均大大增加。當潛水夫快速浮上水面,他像是一個被開罐的汽水一樣。當壓力驟減至一大氣壓,溶於血中的氮氣會迅速離開血液,血液中的氣泡會造成許多問題,如局部疼痛、皮膚癢、呼吸困難、肺泡破裂、死亡等,此稱為潛水夫病。故潛水夫之空氣貯筒為氦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,以氦氣取代氮氣,因為氦氣對水溶解度即使在高壓下仍然極微,這可以避免潛水夫病的發生。
(提示:考慮氣體溶解的因素以及過飽和溶液。)
資料來源:互聯網
ConversionConversion 表情符號表情符號